九管血
A+醫(yī)學(xué)百科 >> 藥品百科 >> 中藥百科 >> 九管血 | 中藥圖典 |
九管血 Jiǔ Guǎn Xuè |
|
---|---|
別名 | 八爪金龍、八爪龍、矮莖朱砂根、開喉箭、豬總管、團(tuán)葉八爪金龍、矮陀陀、地柑子、散血丹、血猴爪、烏肉雞、矮涼傘子、小羅傘、山豆根、活血胎胎 |
功效作用 | 清熱解毒;祛風(fēng)止痛;活血消腫。主咽喉腫痛;風(fēng)火牙痛;風(fēng)濕痹痛;跌打損傷;無名腫毒;毒蛇咬傷 |
英文名 | |
始載于 | 《植物名實圖考》 |
毒性 | |
歸經(jīng) | |
藥性 | 寒 |
藥味 | 辛、苦 |
所屬卷:Ardisia Swartz, nom. conserv.
所屬科:Myrsinaceae nom. conserv.
中文名:九管血
其它中文名:(真)猴爪、血猴爪、烏肉雞(江西)、山豆根(硯山,貴州)、(團(tuán)葉)八爪金龍(貴州)。
文獻(xiàn)來源:Ardisia brevicaulis Diels (1900); Mez in Engl. (1902); Walker (1940); H. L. Li (1963).
Ardisia bodinieri Levl. (1911); Bladhia brevicaulis Migo (1944).
形態(tài)特征
矮小灌木,具匍匐生根的根莖;直立莖高10-15厘米,幼嫩時被微柔毛,除特殊側(cè)生花枝外,通常不分枝。葉堅紙質(zhì),狹卵形或卵狀披針形,或橢圓形至近長圓形,長7-14(-18)厘米,寬2.5-4.8(-6)厘米,頂端急尖而鈍或漸尖,基部楔形或鈍或近圓形,全緣具不明顯的邊緣腺點,葉面通常無毛,背面被細(xì)微柔毛,尤以中脈為多,具疏腺點,側(cè)脈(7-)10-13對,平展,與中脈幾成直角,至近邊緣上彎,構(gòu)成不規(guī)則而明顯的邊緣脈,與葉緣遠(yuǎn)離,細(xì)脈不明顯;柄長1-1.5(-2)厘米,被細(xì)微柔毛。傘形花序,單一著生于特殊側(cè)生或腋生花枝頂端,此花枝除花序基部具1-2 葉外,其余無葉,有時全部無葉,長2-5厘米;花梗長1-1.5厘米,二者均被微柔毛;花長4-5毫米,花萼基部連合達(dá)1/3,萼片披針形或卵形,長約2毫米,外面有或無毛,里面無毛,全緣,具腺點;花瓣粉紅色,卵形,長約5毫米或略長,頂端急尖,外面無毛,里面被疏細(xì)微柔毛,具腺點;雄蕊較花瓣短;花藥披針形,背部具腺點;雌蕊與花瓣等長,無毛。果球形,直徑約6毫米,鮮紅色,具腺點;宿存萼片平展,與果梗通常呈紫紅色?;ㄆ?-7月,果期10-12月?! ?/p>
分布及生境
產(chǎn)西疇、硯山等地,海拔1200-1260米的密林下;我國東從臺灣至西南各省,北從湖北至廣東(海南除外)均有。
植物的用途及功能:果可食;全株藥用,可除風(fēng)濕、解熱毒,治風(fēng)濕筋骨痛、癆傷咳嗽、喉蛾、無名腫毒、蛇咬傷等。
|
關(guān)于“九管血”的留言: | ![]() |
目前暫無留言 | |
添加留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