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田基黃
A+醫(yī)學(xué)百科 >> 藥品百科 >> 中藥百科 >> 大田基黃 | 中藥圖典 |
大田基黃 Dà Tián Jī Huánɡ |
|
---|---|
別名 | 星宿菜、赤腳草、紅根草、紅根子、紅腳菜、紅梗草、黃腳雞、黃鱔草、矮桃草、散血草、紅絲毛根、假辣寥、泥鰍菜、紅氣根、紅七草、金雞腳、百煎草、娃霓草、黃鰍草、紅頭繩、血絲草、紅燈心、紅筋仔、麻雀利、珍珠菜、紅筋草、地木回、拔血紅、紅香子、田岸柴、定經(jīng)草、水柯、紅根仔、矮荷子、紅桿草、紅根排草 |
功效作用 | 清熱利濕;涼血活血;解毒消腫。主黃疸;瀉痢;目赤;吐血;血淋;白帶;崩漏;痛經(jīng);閉經(jīng);咽喉腫痛;癰腫瘡毒;流火;瘰疬;跌打;蛇蟲咬傷 |
英文名 | |
始載于 | 《植物名實(shí)圖考》 |
毒性 | |
歸經(jīng) | |
藥性 | 涼 |
藥味 | 辛、苦 |
【別名】星宿菜、赤腳草、紅根草、紅根子、紅腳菜、紅梗草、黃腳雞、黃鱔草、矮桃草、散血草
【來源】為報(bào)春花科排草屬植物紅根排草Lysimachia fortunei Maxim.,以全草入藥。夏、秋采收,洗凈,曬干,切段或扎把備用。
【源形態(tài)】多年生草本,高30~70厘米。根狀莖細(xì)長,棕紅色,有匍匐枝。莖直立,柔弱,常分枝,淺褐色,基部帶紅色,有黑色小點(diǎn)。葉互生,具短柄,長橢圓狀披針形或闊披針形。5~7月開花,總狀花序頂生,細(xì)長柔弱,長達(dá)10厘米。蒴果小球形,果梗長于蒴果。
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微苦、澀,平。
【功能主治】清熱利濕,活血調(diào)經(jīng)。用于感冒,咳嗽咯血,腸炎,痢疾,肝炎,疳積,瘧疾,風(fēng)濕關(guān)節(jié)痛,痛經(jīng),閉經(jīng),白帶;乳腺炎,結(jié)膜炎,蛇咬傷,跌打損傷。
【用法用量】 0.5~1兩;外用適量,鮮品搗爛敷患處。
【摘錄】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
|
出自A+醫(yī)學(xué)百科 “大田基黃”條目 http://www.yibo008.com/w/%E5%A4%A7%E7%94%B0%E5%9F%BA%E9%BB%84 轉(zhuǎn)載請保留此鏈接
關(guān)于“大田基黃”的留言: | ![]() |
目前暫無留言 | |
添加留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