旋覆花根
A+醫(yī)學百科 >> 藥品百科 >> 中藥百科 >> 旋覆花根 | 中藥圖典 |
旋覆花根 Xuán Fù Huā Gēn |
|
---|---|
別名 | |
功效作用 | 祛風濕;平喘咳;解毒生肌。主風濕痹痛;喘咳;疔瘡 |
英文名 | root of Japanese Inula, root of Linearleaf Inula, root of British Inula |
始載于 | 《名醫(yī)別錄》 |
毒性 | |
歸經(jīng) | |
藥性 | 溫 |
藥味 | 咸 |
【出處】 出自《名醫(yī)別錄》
【拼音名】 Xuán Fù Huā Gēn
【英文名】 root of Japanese Inula, root of Linearleaf Inula, root of British Inula
【來源】 藥材基源:為菊科植物旋覆花、歐亞旋覆花的根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Inula japonica Thunb.
采收和儲藏:秋季采挖,洗凈,曬干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 1.旋復花,多年生草本,高30-80cm。根狀莖短,橫走或斜升,具須根。莖單生或簇生,綠色或紫色,有細縱溝,被長伏毛?;咳~花期枯萎 ,中部葉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,長4-13cm,寬1.5-4.5cm,先端尖,基部漸狹,常有圓形半抱莖的小耳,無柄,全緣或有疏齒,上面具疏毛或近無毛,下面具疏伏毛和腺點,中脈和側脈有較密的長毛;上部葉漸小,線狀披針形。頭狀花序,徑3-4cm,多數(shù)或少數(shù)排列成疏散的傘房花序;花序梗細長;總苞半球形,徑1.3-1.7cm,總苞片約5層,線狀披針形,最外層帶葉質而較長;外層基部革質,上部葉質;內層干膜質;舌狀花黃色,較總苞長2-2.5倍;舌片線形,長10-13mm;管狀花花冠長約5mm,有三有披針形裂片;冠毛白色,1輪,有20余個粗糙毛。瘦果圓柱形,長1-1.2mm,有10條縱溝,被疏短毛。花期6-10月,果期9-11月。
2.歐亞旋覆花,與旋覆花不同點在于:葉片長圓或橢圓狀披針形,基部寬大,心形,有耳,半抱莖。頭狀花序,徑2.5-5cm;總苞徑1.5-2.2cm,長達1cm。瘦果圓柱形,有淺溝,被短毛。
【生境分布】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1.生于海拔150-2400m的山坡路旁、濕潤草地、河岸和田埂上。
2.生于河岸、濕潤坡地、田埂和路旁。
資源分布:1.廣布于東北、華北、華東、華中及廣西等地。
2.分布于東北、華北及陜西、甘肅、新疆、河南等地。
【性味】 味咸;性溫
【功效與作用】 祛風濕;平喘咳;解毒生肌。主風濕痹痛;喘咳;疔瘡
【用法用量】 內服:煎湯,9-15g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
【附方】 ①續(xù)斷筋:旋復花根洗凈,搗,量瘡大小,取多少敷之,日一易之,以瘥為度。(《救急方》)②治面寒疼:旋復根、水牛肉。煎服。(《滇南本草》)
【各家論述】 1.《別錄》:主風濕。
2.《江蘇植藥志》:治刀傷,療瘡;煎服平喘鎮(zhèn)咳。
【摘錄】 《中華本草》
|
關于“旋覆花根”的留言: | ![]() |
目前暫無留言 | |
添加留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