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榆果
A+醫(yī)學百科 >> 藥品百科 >> 中藥百科 >> 水榆果 | 中藥圖典 |
水榆果 Shuǐ Yú Guǒ |
|
---|---|
別名 | 糯米珠 |
功效作用 | 養(yǎng)血補虛。主血虛萎黃,勞倦乏力 |
英文名 | Fruit of Densehead Mountainash |
始載于 | 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 |
毒性 | |
歸經(jīng) | 脾經(jīng)、肝經(jīng) |
藥性 | 平 |
藥味 | 甘 |
【拉丁名】原植物水榆花楸Sorbus alnifolia (Sieb. Et Zucc.)K.Koch
【來源】為薔薇種植物水榆花楸的果實。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水榆花楸,又名:楓榆、千筋樹、黃山榆、水榆。落葉喬木,高5~20米。樹皮光滑,灰色;小枝無毛或稍有柔毛,亦褐色。單葉互生;質(zhì)薄或略為草質(zhì);卵形至橢圓狀卵形,長3~10厘米,先端短銳尖,基部圓形或?qū)捫ㄐ?,邊緣有不整齊單鋸齒或重鋸齒,上面無毛,暗綠色,下面光滑或稍有柔毛,側(cè)脈6~13對;托葉披針形?;ㄐ騻惴繝睿枭?,有花6~25朵,花托具柔毛;萼片5;花瓣5,白色;雄蕊多數(shù),突出;子房下位,花柱通常為2。梨果稍圓形,紅黃色,直徑7~10毫米;具長柄?;ㄆ?~5月。果期9~10月。
生于較陰濕的山谷、雜木林或石縫中。分布浙扛、安徽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云南、貴州、山東、河北、河南、山西、陜西等地。
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甘、平入脾、胃二經(jīng)。
【功用主治】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:"治血虛勞倦,四至五兩,加黃酒,水煎,早晚分服。"主治血虛勞倦。
【用法用量】果實4~5兩,加黃酒,水煎,早晚飯前各服1次。
【摘錄】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
|
出自A+醫(yī)學百科 “水榆果”條目 http://www.yibo008.com/w/%E6%B0%B4%E6%A6%86%E6%9E%9C 轉(zhuǎn)載請保留此鏈接
關(guān)于“水榆果”的留言: | ![]() |
目前暫無留言 | |
添加留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