燈臺樹果
A+醫(yī)學百科 >> 藥品百科 >> 中藥百科 >> 燈臺樹果 | 中藥圖典 |
燈臺樹果 Dēnɡ Tái Shù Guǒ |
|
---|---|
![]() |
|
別名 | |
功效作用 | 清熱解毒;潤腸通便;驅(qū)蛔。主肝炎;腸燥便秘;蛔蟲病 |
英文名 | Bothrocaryum controuersa(Hemsl.)Poyark. |
始載于 | |
毒性 | |
歸經(jīng) | |
藥性 | 涼 |
藥味 | 苦 |
藥名:燈臺樹果
漢語拼音:deng tai shu guo
英文名:Bothrocaryum controuersa(Hemsl.)Poyark.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Bothrocaryum controuersa (Hemsl.)Poyark.
科屬分類:山茱萸科
藥材基源:為山茱萸科植物燈臺樹的果實。
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節(jié)果熟時采摘,曬干。
動植物形態(tài):落葉喬木,高6-15m。樹皮暗灰色;枝條紫紅以,無毛。葉互生;葉柄長2-6.5cm;葉片寬卵形或?qū)挋E圓形,長6-13cm,寬3.5-9cm,先端漸尖,基部圓形,上面深綠色,下面灰綠以,疏生貼伏的柔毛;側(cè)脈6-7對。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,稍被貼伏的短柔毛;花小,白色;萼齒三角形;花瓣4,長披針形;雄蕊4,伸出,長4-5mm,無毛;子房下位,倒卵圓形,密被灰色貼伏的短柔毛。核果球形,紫紅以至藍黑色,直徑6-7mm。花期5-6月,果期7-8月。
功效分類:清熱解毒藥;潤腸通便藥;驅(qū)蛔藥
性味:味苦;性涼
出處:《中華本草》
|
出自A+醫(yī)學百科 “燈臺樹果”條目 http://www.yibo008.com/w/%E7%81%AF%E5%8F%B0%E6%A0%91%E6%9E%9C 轉(zhuǎn)載請保留此鏈接
關(guān)于“燈臺樹果”的留言: | ![]() |
目前暫無留言 | |
添加留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