茅栗根
A+醫(yī)學(xué)百科 >> 藥品百科 >> 中藥百科 >> 茅栗根 | 中藥圖典 |
茅栗根 Máo Lì Gēn |
|
---|---|
別名 | |
功效作用 | 清熱解毒;消食。主肺炎;肺結(jié)核;消化不良 |
英文名 | |
始載于 | 《蜀本草》 |
毒性 | |
歸經(jīng) | |
藥性 | 寒 |
藥味 | 苦 |
【出處】 1.茅栗,《蜀本草》:“《圖經(jīng)》云:茅栗似板栗而細,其樹雖小,然葉與諸栗不殊,春生,夏花,秋實,冬枯。今所在有之?!?.《綱目》謂:“栗,小如指頂者為茅栗,即《爾雅》所謂栭栗也,一名栵栗,可炒食之。”3.《植物名實圖考》將栗和茅栗分開,另列一條,云:“茅栗野生山中?!稜栄拧罚骸啊畺?、栭’注:‘樹似槲嫩而卑小,子如細栗可食,今江東亦呼為栭栗?!对姟罚?/p>
【拼音名】 Máo Lì Gēn
【來源】 藥材基源:為殼斗科植物茅栗的根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astanea seguinii Dode
采收和儲藏:根,全年可采,曬干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。幼枝被柔毛,芽卵形,長2-3mm。葉互生;葉柄長0.6-1cm,有短毛;葉片薄革質(zhì),長橢圓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,長6-14cm,寬3-7cm,先端漸尖,基部楔形、圓鈍或略近心形,常一側(cè)偏斜,邊緣具短刺狀小鋸齒,羽狀側(cè)脈12-17對,上面光亮,脈上有毛,下面褐黃色,具鱗狀腺點?;?a href="/w/%E5%8D%95%E6%80%A7" title="單性">單性,雌雄同株;雄花序穗狀,單生于新枝葉腋,直立,長6-7cm,單被花,雄蕊10-14;雌花生于雄花序下部,通常三花聚生,子房下位,6室??偘蛐危睆?-4cm,外面生細長尖刺,刺長4-5.5mm,密生,每殼斗有3-7個堅果,常為3個;堅果扁球形,直徑1-1.5cm,褐色?;ㄆ?月,果期9-10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喜光,耐干旱瘠薄,均系野生,常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向陽灌叢中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華東、中南、西南及山西、陜西、臺灣等地。
【性味】 苦;性寒
【功效與作用】 清熱解毒;消食。主肺炎;肺結(jié)核;消化不良
【用法用量】 內(nèi)服:煎湯,15-30g。外用:適量,煎水洗。
【摘錄】 《中華本草》
|
關(guān)于“茅栗根”的留言: | ![]() |
目前暫無留言 | |
添加留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