角蒿
A+醫(yī)學(xué)百科 >> 藥品百科 >> 中藥百科 >> 角蒿 | 中藥圖典 |
角蒿 Jiǎo Hāo |
|
---|---|
![]() |
|
別名 | 烏曲瑪保、羊角草、羊角蒿、羊羝角棵、烏確瑪爾布、落豆秧、透骨草、草藤、大力草、野芝麻、老鸛嘴棵、鱉肚草、獨(dú)角虎、羊犄角、雞嘴兒、豬牙菜 |
功效作用 | 滋補(bǔ)強(qiáng)壯。治產(chǎn)后乳少,久病虛弱,頭暈,貧血。 |
英文名 | Chinese Incarvilla Herb, Herb of Chinese Incarvillea |
始載于 | 《西藏常用中草藥》 |
毒性 | 小毒 |
歸經(jīng) | 脾經(jīng)、肝經(jīng)、腎經(jīng) |
藥性 | 溫 |
藥味 | 甘、苦 |
所屬卷:Incarvillea Juss.
所屬科:Bignoniaceae non conserv.
中文名:角蒿
其它中文名:馬先篙(本經(jīng)),爛石草(別錄),馬新蒿(唐本草注、嘉佑本草、陸礬詩疏),豬牙菜(救荒本草),冰糖花(四川、大金)。
文獻(xiàn)來源:Incarvillea sinensis Lam.(1769); Grierson(1961); 圖鑒(1975)*.
ssp. variabilis (Batal.)Grierson(1961); 圖鑒(1975)*.
Incarvillea variabilis Batalin(1892)c um var. latifolia, et var. fumariaefolia Batalin; Incarvillea sinensis H.-M. (1936), non Lam.
描述字段:多年生草本,具莖,分枝,高達(dá)80厘米。葉互生,二—三回羽狀細(xì)裂,長4-6厘米,形態(tài)多變,小葉不規(guī)則細(xì)裂呈線狀披針形。頂生總狀花序,長達(dá)20厘米,疏散;花冠淡紅色微帶紫、鐘狀漏斗形,基部實(shí)收縮成
細(xì)管,花冠裂片半圓形,長約4厘米,徑約2.5厘米;花萼鐘形,綠色微紅,長約5毫米,頂端平截,萼齒鉆狀,基部膨大成腺體,長約5毫米;雄蕊內(nèi)藏;花柱淡黃色,柱頭扁平扇形;花柄短,長不足5毫米;小苞片綠色,線形,長約5毫米。蒴果淡綠色,圓柱形細(xì)長,頂端長尾狀漸尖,長約3.5厘米,徑約5毫米;種子扁圓形,細(xì)小,徑約2毫米,四周具透明膜質(zhì)翅?;ㄆ?-9月,果期9-11月。
分布及生境:產(chǎn)云南麗江、德欽,生長于海拔1900—3850米地區(qū)。分布四川西部、北部、甘肅西部、山西北部、陜西及西藏東南部等地。
原亞種見于東北、華北、內(nèi)蒙及陜、甘、青、川北等處。
|
關(guān)于“角蒿”的留言: | ![]() |
目前暫無留言 | |
添加留言 |